新华社朱巴4月26日电(记者丁蕾)南苏丹尚处于炎热干燥的旱季,位于首都朱巴市中心的圣·基齐托小学迎来了新的学期。伊莎贝拉·里夏尔是这所小学一名英语和科学科目的老师。
里夏尔通常每天需要给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孩子们上六节课,一天下来筋疲力尽。但与往日不同的是,这个学期,里夏尔将正式启用新的教学大纲,这是中国-南苏丹教育技术合作项目的一项成果。她告诉记者:“根据试用情况,新教材能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东非内陆国家南苏丹共和国于2011年独立,被称作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其教育发展面临种种困难。“教育就意味着和平。”南苏丹教育部次长隆格里奥深知教育对于这个国家的重要性,“南苏丹非常重视教育,尽管国家动荡,但教育发展不能等待。不管有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确保教育的投入。”
2018年3月,隆格里奥在湖南省进行访问时坦言,自国家独立后,由于资金和人才严重缺乏,南苏丹无法建立新的教材课程体系。根据南苏丹官方数据,小学阶段学生与教材数比例约为5∶1,也就是说,每5个学生才拥有1本教材。中学阶段的教材资源则更为紧张,比例约为7∶1。
“刚到南苏丹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孩子手上没有教材,学习全靠用本子抄写黑板上的知识点。”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传媒”)对接南苏丹教育技术合作项目负责人王涛回忆起最初到南苏丹一所小学探访时的情形时说,“后来才了解到,因为教材稀缺,书本都被学校老师锁了起来。每次备课前,这些书才被小心翼翼地拿出来,用完再存进柜子里。”
回国后,王涛迅速向总部提交了汇报材料,愿为中国-南苏丹教育技术合作项目加速推进添一把柴。
2017年,由中南传媒具体承担实施的教育技术合作项目——“为南苏丹量身打造国家教育体系”正式启动。该项目包括顶层教育规划、教材开发、教师培训、教育技术教师培训中心建设和教材印刷五大板块。根据计划,中南传媒集结了国内顶尖基础教育教材编写团队,与南苏丹方面合作编写一到八年级数学、英语、科学的教学大纲,以及一年级的教材及教师用书。
为了让这套教材更好地发挥作用,目前已有200名南苏丹的教育工作者分批来中国接受培训。他们与教材编写团队面对面交流,自己先学习一遍,回去再传授给同事和学生。
图为三位南苏丹教育工作者在参观西安新知小学期间与在校学生合影(拍摄于2017年4月6日,中南传媒提供)
里夏尔2018年曾随南苏丹教师团到中国参加培训。对比新旧教材后,她发现以前的教材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新教材最大优势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们在听完她的授课后,纷纷竖起大拇指。
“我们所坚持的原则,就是充分考虑对方的教学方式,并在他们需求的基础上提供支持。我们始终追求的是一种分享合作,而不是以我为主告诉对方要做些什么。”项目技术总顾问孟鸿伟在受访时表示。
已过古稀之年的孟鸿伟曾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多次参与国际上各类教育项目的调研和测评。在孟鸿伟的指导下,专家工作组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南苏丹政府官员、专家、学校老师和学生,以及当地企业、国际组织的派驻机构,掌握了大量一手的信息和材料。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教育发展的多年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最终形成三份顶层教育规划报告,得到了高度认可和好评。南苏丹教育部门负责课程开发的布伦·丹尼尔表示,按照新的教学大纲,老师们不再是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更像是一个引领者,帮助孩子们独立完成学习,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并且更具有批判性思维。
图为一位南苏丹教师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的教师代表进行交流(拍摄于2017年3月21日,中南传媒提供)
截至2018年5月,中国-南苏丹教育技术合作项目共计130多万册教材一路漂洋过海,抵达了南苏丹。
南苏丹教育部部长约翰·盖·尤阿评价说:“我想这个项目一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希望最终能达到小学生人手一册教材,让那些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能够有书本好好学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